Intern Abroad海外實習心得分享_SUNY at Albany
以下網址為師大圖資所海外實習分享會之檔案。
http://www2.glis.ntnu.edu.tw/webpage/docs/Intern_Abroad_SUNY_at_Alb.pdf
以下網址為師大圖資所海外實習分享會之檔案。
http://www2.glis.ntnu.edu.tw/webpage/docs/Intern_Abroad_SUNY_at_Alb.pdf
行前訓練:
1.了解實習單位需求,充實實習所需技能
每個實習單位強調的能力和專業會隨其發展方向而有所不同,以這次實習的圖書館來說,SUNY在圖書館服務的創新上很積極使用各式新科技,當然不可能了解所有的新科技,不過在出發前要對圖書館的服務、技術等有基本認識,這樣在進行實習時會比較快進入狀況。
2.習慣以英語思考,熟悉圖書館專業用語
對圖資系所的本科生來說,圖書館日常工作的專業用語是絕對不陌生的,不過一旦轉換語言,有時候真的沒辦法很快反應過來,所以建議出發前能夠盡量習慣用英語進行思考。
3.蒐集國內外圖書館發展資訊,以便積極參與各式主題討論
這次實習我們很幸運能夠參與大大小小不同的會議,有時候討論到圖書館的趨勢或未來展望,實習單位的館員也會很好奇台灣圖書館的現況和環境是怎麼樣的,所以出發前準備充足的資料是必要的。
食衣住行:
1.具備基本烹飪技巧
美國的生活水準較高,除了每州有自定的州稅外,在外面吃飯一定要付15%~20%的服務費,所以為了盡量節省開銷,出發前建議要學習一些簡單、又能餵飽自己的料理。
2.冬衣要準備充足,鞋子要注意防滑
由於我們這次實習時間正好在秋冬之際,而美國在十一月底、十二月初就會開始下雪,除了要注意保暖,鞋子也要盡量攜帶能夠防滑的。
3.學校宿舍vs.校外租屋
一般來說,住在學校宿舍是會比較方便,因為距離學校較近,但是平均的房租卻比校外租屋高出一倍以上,如果當地的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還算方便(例如公車),建議還是在校外租屋會比較省錢,不過事先一定要先了解該地區的治安情況。
實習安排:
1.減少meeting次數
這次實習花了蠻多時間在Department Tours,有時候一整天都在和各組館員進行meeting,在資訊吸收上會有點負擔,如果可以針對實習輪調的組別進行深入了解,效果應該會更好。
2.增加hands-on project
這次實習是以每兩個禮拜輪調一組的方式進行,不過真正有接觸到實作計畫的只有在Library Systems,未來可以考慮採用跨部門專案的形式,讓實習生從頭到尾完整跟一個計畫,同時也可以實際了解每個組別在專案中所扮演的角色。
3.參訪不同類型圖書館
這次實習除了在UAlbany的圖書館工作,實習單位也安排我們參訪Albany當地的公共圖書館、社區大學圖書館、州立圖書館等,因此我們能夠認識、比較不同類型圖書館的情況與服務,真的是很難得的經驗,建議之後可以繼續維持。
SUNYLA是由紐約州立大學64個校區的圖書館所組成的協會,主要任務在促進圖書館間的資訊交流,而LiSUG的全名為Library Software Users Group,屬於SUNYLA其中探討軟體技術應用的團體。
整個會議議程從上午到下午共分為4個session,每個session各有4個主題同時舉行,與會者可依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參加哪些場次,我們參與的議題分別是”A Banner Based Solution to Ordering”、“Open Sourc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 A New Frontier”、“IDS Search: A WorldCat API Application”、以及“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等,中午休息時間主辦單位還請來IBM的Bernard Meyerson先生針對雲端運算的發展與願景進行演講,整個會議於下午4:30結束。
雖然SUNYLA只是區域性、而非全國性的會議,不過對於像SUNY這樣擁有多個散布於紐約州各處校區的組織而言,固定有交換資訊的會議場合是必要的。另一方面,由於經濟不景氣,紐約州對教育經費也有大幅刪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某個校區針對圖書館服務開發出有效的新系統或新軟體,其他的校區也可以吸收前者的經驗,以節省圖書館成本。
對我們初次參加的外來者而言,儘管沒辦法完全了解他們所介紹的系統和軟體,不過這個經驗是相當難得的,能夠實際參與不同校區的圖書館員進行交流、分享經驗的場合,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圖書館的服務應該如何創新?創新的目的是什麼?使用新科技真的就等於創新服務嗎?經過這次會議,對於這些問題也能有些啟發。
這次出國實習的機會真的很難得,不但能見識國外圖書館在技術上的創新,更重要的是了解他們提供服務的思維與態度。儘管第一個禮拜由於語言的適應問題而覺得和館員meeting有些吃力,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竟也能跟上他們的速度,甚至還能就台灣圖書館界的現況和他們進行討論。
雖然有時候會擔心很難用英文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其實館員們都能夠理解我們想說的是什麼,就英文能力的進步來說,短短兩個月可能沒有什麼明顯變化,但是因為在國外獨立生活、工作,英文變成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不得不開口的壓力下,反而訓練了自己的膽量,真的是很好的磨練。
另一方面,透過旁聽課程也讓我體會到美國和台灣在教學風格上的差異,對於習慣聽老師講課的亞洲學生來說,一開始進入這些課程情境不但不太能適應,同時也有點壓力,不過因為同學間彼此分享的氣氛會讓人覺得說出自己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反而漸漸習慣這樣的上課方式,甚至也會希望參與其中。尤其當教授詢問學生”有沒有問題”時,在台灣可能是一片沉默,但在美國卻是熱烈討論,這個現象雖然之前有所耳聞,不過親眼看到還是相當驚訝。
雖然出國實習只有兩個月,但行前準備的時間卻是實習的兩倍,一開始撰寫CV和Resume,除了學經歷等基本資料,更重要的是必須表現出強烈的動機和個人優勢。到phone interview的時候,實習單位會根據拿到的CV和Resume提問,在這之前不但要熟悉自己所寫的內容,對於實習單位可能的提問也要事先打草稿,phone interview結束後還要記得和實習單位保持聯繫,這樣如果在出發前遇到什麼問題,他們也能隨時提供協助。
不過最重要的是:帶著一顆開闊的心走出去!可能事情和原先計畫的不一樣,也可能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但是,那又怎樣?盡情體驗不同的文化、盡量吸收嶄新的知識,不就是出國實習最大的收穫嗎?
這次的計畫除了安排在圖書館實習外,我們還旁聽了兩門該校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的課程,分別是Academic Library & Higher Education以及Digital Imaging & Web。
Academic Library & Higher Education著重課堂的討論分享,所以每個禮拜每個人都要準備一篇跟學術圖書館和大學教育相關的新聞報導或研究,並在上課的前半小時報告摘要心得,同學們不但會針對各項議題進行腦力激盪,教授也會適時補充相關資訊。
而在這兩個月中,教授希望我們不只是單純的旁聽,還能夠更積極的參與課堂活動,因此也要求我們繳交兩次guest speaker的摘要心得,以及針對學術圖書館的current issue撰寫essay,並以圖書館在1950~1959及1970~1979的議題為目標選擇一篇文章進行口頭報告。
Digital Imaging & Web則是以實際操作為主,課程內容圍繞在photoshop和Flash等軟體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妥善利用適當的繪圖工具進行網站製作。由於我們加入課程的時間正好是他們的期中,所以有機會看到學生上傳的網頁作品。
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都很樂意和同儕分享自己製作網頁時遇到的困難和心得,對於彼此的作品也都抱持正面肯定的態度,是真的在”給建議”、而非批判。同時教授也會詢問學生的意見,確定學生需要的與想學的是什麼,以便隨時調整上課的內容與節奏。
在phone interview結束後,七月中陸續收到實習單位寄來的invitation letter和DS2019,接下來的暑假就在一連串的申請美簽、租房子、買機票中度過。
美簽的部份最重要是準備周全的資料,雖然不一定會用到,但是如果面試官要求也要能拿得出來,所以當時除了基本的申請表格外,我還帶了財力證明、戶籍謄本、研究所在學證明、研究所歷年成績單、invitation letter等。
而住宿方面,一開始我是用craigslist找短期租屋,不過由於對當地環境不熟悉,而且人在台灣無法看到房子的實際情況,因此轉而聯絡SUNY at Albany台灣同學會,請他們幫忙找可短期出租的房子,但是當時學校已經開學一個多月,房子也都出租的差不多了,所以最後還是由實習單位出面幫忙找住宿地點。
至於買機票,首先要考量的是一次買足來回機票?或是先買單程,之後再訂回國機票?由於我們的出發時間並非機票最貴的暑假期間,所以一次買足來回機票是比較省錢方便的做法。另一方面,直飛機票會比需要轉機的機票來的貴,而且轉機越多次機票也相對越便宜,雖然轉機最大的風險就是行李轉丟,但因為國內到Albany沒有直飛班機,一定要在紐澤西或紐約市的機場入境後再轉國內線,因此我們來回都選擇轉機三次的機票。
台灣->Albany:台北-香港-紐華克(入境)-Albany
Albany->台灣:Albany(出境)->紐華克->東京->台北